服务中心

数字化助力公益慈善升级

来源:ub8登录地址    发布时间:2024-02-23 23:25:05

  近日,中国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报告发布后的圆桌论坛中,围绕“公益数字化”这一主题,公益界的学者、行业组织等展开了深度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公益数字化进程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公益行业数字化基础仍然薄弱,相较之下仍落后于其他行业。

  “没有数字化,就没有公益慈善的未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代表课题组介绍报告内容时表示,共创共益将是未来中国公益的发展方向。

  《报告》将中国公益的数字化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2004年印度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首个网络募捐通道开启,此后一直到2015年,都停留在以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为背景,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公益慈善的传播和网络募捐的自发推进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到2020年依法推动阶段。慈善法通过并实施后,互联网募捐平台慢慢地发展,创新性的慈善项目也纷繁出现。而2021年以来,公益数字化有了新内涵,进入全面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中国数字化的经济进入发展爆发期,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也成为公益慈善与数字技术深层次地融合的要求,开始内生性发展。

  “数字化为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背景,也提供了新的遵循。”谢琼表示,对基于社会资源链接和整合生存发展的公益慈善行业,数字化都是必然趋势。课题组发现,在数字化助力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近20年中取得了“广泛动员公众”“丰富公益慈善参与形式”“创新公益慈善模式”等成效。

  近三年来,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利用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亿元——在发布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特意引用了这则数据。在他看来,这证明数字化是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崭新生产力,它能连接爱心善意、延伸公益链条、放大公益效应,帮助公益慈善事业腾飞。

  课题组向慈善组织和公众发放的问卷调研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公益慈善组织表达了对数字化非常迫切的意愿。同时,有81.3%的受访公益慈善组织与公众表示,因为数字化更关注慈善行业的发展。谢琼以腾讯公益99公益日的参与情况举例:从2015年到2021年,每年参与99公益日的机构和参与公益日的人次都逐年上涨,以总数计算,有数亿用户加入了99公益日,社会公众的捐款也接近100亿。

  为何在数字化助力下,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动员力会增进得如此迅猛?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介绍了腾讯公益利用数字化能力为公益用户打造慈善信用账户小红花体系的经验。在数字化时代,大众希望能更快更实时地得知所参与的公益项目的进展,同时希望能以较低的门槛参与公益,在捐款之外,捐步、答题、读书、低碳行为等低门槛的形式,更能激励他们跟亲朋建立圈层,为公益共同助力。还有人希望可以构建个人的公益慈善信用体系,使善心有记录,善意有回响。正是因为这些启发,今年九九公益日发起了“一花一梦想”的新举措,让每个参与公益的人通过个人的小红花账户,自行决定用小红花支持什么公益项目。

  在与会专家们看来,这不仅是单单互动玩法的更新,更是网络站点平台为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挖掘新鲜源头、探索活水的体现。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提出,数字化也代表着信息的可及时获得和可及时反馈,这将促进社会公益更贴近每个个体的内心需求,并更快去回应社会需求。

  但另一面,专家们也一致认为,对于公益行业,数字鸿沟与数字赋能当下堪称并存。虽然公益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仍存在不少掣肘。例如,公益慈善组织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差异大、不均衡;数字化投入与应用程度低,尤其在项目管理、项目执行等公益项目的深水区更为滞后;数字技术人才不足,信息数据开发不足等等。

  《报告》中一个数据对此做了说明:在未来的数字化建设中,43.41%的收房的人说最迫切获得数字化技术人员的支持,42.86%的受访者则希望,行业为组织输送更多数字化专业人才。

  那些规模小、服务性强的公益慈善组织压力更加凸显。“如果在一波又一波的数字化浪潮当中,在某一个环节一不小心被推到了边缘,那么它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就会举步维艰。”谢琼称,这部分组织是深入基层社区、提供慈善服务、实现慈善目的的中流砥柱,托举这一类组织的发展,不让它们掉队,是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不少互联网公司为公益组织的数字化基本的建设提供助力和资产金额的投入。《报告》发现,近年来像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向公益慈善组织开放技术接口,共享数字工具,正在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在一些专家们的观察中,腾讯公益平台的转向也恰恰是回应公益组织数字化需求的结果。近年来,它逐渐从募款平台向服务平台转化。去年,腾讯推出千百计划,帮助公益组织扶持一千名数字人才,甄选资助100个数字化项目,培育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基础。今年,又推出数字化工具包,并在腾讯公司内招募技术志愿者,为公益组织配置一对一的技术志愿服务。

  “建设一个开放互助、共创共享的公益数字化生态,也是腾讯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升级以后,在公益领域力推数字化人才教育培训和数字工具配置的一个原因。”陈菊红称,腾讯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连接能力,助力公益机构数字化升级,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公益的透明理性,也将使得公益行为、每个人的善念有更长久的动力。

  在郑功成看来,数字化创新了公益慈善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公益慈善项目,它们都是数字化带来的具有时代烙印的公益慈善新形态。这些新成果,意味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益慈善数字化将各界各方参与主体和亿万爱心人士连接在一起,正在全面形塑新的公益慈善生态。

  “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应当顺应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让人们更自由快乐地行善,让公益慈善组织有更高的实践效能,让互联网公司更具可持续的社会价值。”郑功成进一步解释,这种新生态要依靠多方主体共同发力,共创共益。

  具体来说,政府要积极推动公益慈善事业数字化转型,要为公益慈善数字化定规矩;公益慈善组织要积极主动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实现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公益;网络企业要强化平台责任,为共创数字公益慈善释放信息通信技术的红利。“唯有如此,才能共推中国公益慈善获得更大、更可持续的发展。”郑功成认为。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值得欣慰的是,慢慢的变多的社会力量正以更深入的姿态投身到公益数字化的进程。陈菊红介绍,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成立后,就将解决公益行业的痛点,科技助力社会共益作为新责任。

  这既包括腾讯开放技术能力,发起技术公益,从搭建平台、孵化项目、连接应用等层面,推动技术更好地为公益行业服务,也体现在将社会的痛点作为公益的起点,探索数字化技术为一些核心社会议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其中,“一花一梦想”就是一次用户、平台、公益组织各方一起进行的社会价值共创。当共创成功的议题转化为公益项目执行落地,就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公益实践。

  这种共益的探索,也注重发动社会中更多的力量以更可及可信的办法参与公益。注意到参与公司数连年攀升后,腾讯公益今年着力与企业组织深入合作,发起“益企种花”计划,联合100个品牌“一块做好事”。不同的企业在各自的业务场景中,挖掘出公益痛点,发出合适的公益主张,例如将消费积分兑换为乡村孩子的画材,捐步建乡村足球场等。同时,小红花也加入了合作企业的很多低碳场景,员工使用电子发票、减少塑料标签、回收闲置的旧物、入住低碳房型等等公益行为都能够得到小红花,小红花又可供随后捐出,进而使更多人受益,助力更多公益项目,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

  “公益数字化,意味着利益相关者通过数字化这个手段,全面地对公益进行更新迭代。”在金锦萍看来,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公益这一伴随人类千百年的命题,还将诞生出新的可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十个必需
下一篇:跑好数字化转型这场“马拉松”(观象台)